1月16日,終於完成了三個多語言網站。第一個網站完成於1月5日,但之後重複安裝和刪除外掛程式進行最佳化的過程中,耗費了相當多的時間。經過這個過程後,最大的體悟如下。
「多語言網站的營運比想像中需要考慮的因素更多,而且需要高規格的伺服器,伺服器速度最重要。」」
此外,我也100%理解了為什麼Durumis(두루미스)一開始想要翻譯38種語言,後來卻縮減到18種語言。
就我而言,使用Hostinger(호스팅어)的創業方案來營運49種語言網站,有些吃力。透過這次經驗,我發現的主要問題如下。
1. 翻譯速度問題
翻譯速度比想像中慢。發佈一個頁面後,翻譯成49種語言大約需要5分鐘。問題是必須手動訪問所有語言頁面並重新整理。如果不執行此操作,自動索引請求將以撰寫的語言進行,存在被分類為重複文件的風險。
2. 圖片上傳的負擔
上傳一張圖片,就會產生類似於將圖片應用於49個語言頁面的效果。使用Hostinger(호스팅어)伺服器時,上傳的圖片會自動轉換為AVIF和WEBP格式,以減小檔案大小。儘管如此,如果使用者點擊搜尋結果並轉到頁面時速度很慢,則流失率可能會提高。因此,部落格營運方向轉向盡量減少圖片的使用。
3. PageSpeed Insights(페이지스피드 인사이트)最佳化的困難
為了SEO最佳化付出了很多努力,但是未能達成所有四個項目都獲得滿分的目標。雖然這個過程中吃了不少苦頭,但最終還是決定放棄完美。過度追求完美帶來了很大的壓力,這也阻礙了有效率的工作。
第一個網站 pagespeed insights
第一個網站 pagespeed insights
第二個網站 pagespeed insights
第二個網站 pagespeed insights
第三個網站 pagespeed insights
第三個網站 pagespeed insights
透過這次經驗,我深刻體會到多語言網站的營運不僅僅是內容翻譯,還需要各種管理和最佳化工作。雖然比預期需要費心的部分更多,但也因此獲得了學習新技術和營運方式的機會。
评论0